第158章 格局要大,眼界要打开!(1/2)

2016年,对于徐范来说,这一年可以说是极其忙碌的一年。

首先是“学府幼儿园”收官,这算是徐范在江北教育规划上完成的闭环,为大力发展江北实验学校奠定了牢固的根基。

要知道,徐范可不打算让江北实验学校只成为一个单纯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。

他之所以把江北实验学校变成了江北实验教育集团,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能在全国都闻名的教育品牌。

将江北实验教育集团的高质量幼儿园、小学、初高中开满全省,乃至全国!

如今江北幼儿园总园已经建好,下一步,就是江北区内兴建分园,要把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全部联动起来,做到生源发掘与培养自给自足。

当然如果需要的话,徐范也可以考虑再建几个小区,并在里面开办江北实验学校分校区。

毕竟“学府臻园”当初火爆抢房场面,现在依旧历历在目。

商人经商以盈利为目的,但盈利并不是徐范的最终目的,可他必须要这么做。

毕竟私立学校如果不盈利,那就意味着没有充裕的资金,没有资金,又怎么谈发展呢?

只有先实现盈利,才能拥有更多的资金去发展学校,才能引进更多优秀的教师,才能建设更好的硬件设施,也才能给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,也才能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!

这是一个良性循环!

这不,从小学到高中,单单全免的优秀贫困学生就超过了1000名!

更不用说那么半免的学生了,特别是高中,缴跟公办学校相差不多的钱,却可以得到更优质的教育,引得不少学生家长趋之若鹜。

至于那些不优秀的贫困学生,不好意思,贫困还不努力,谁能救得了你!

而幼儿园开园之后,徐范又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。

加上被动地坑了郑平一把,筹得了一大笔发展资金。

之后便是建成了江阳四镇的食材供给基地以及配套的运输仓储公司。

这些基地与公司的成立,极大的解决了江北实验学校以及“学府幼儿园”的食材供给问题。

要知道,学校食材的采购可是一件极其繁琐且工作量巨大的事情。

每天那么多学生和老师需要吃饭,所需要的食材自然也是海量。

江北实验学校三个校区以及“西大双语幼儿园”17家分园加起来,学生数量都已经快破3万了,再加上教职员工,每天所需要的食材数量非常庞大。

以前,这些食材都是直接交给各个学校的后勤部门去采购的,不仅价格没法统一,质量还没法保证。

现在好了,自从徐范成立了食材供给基地以及运输仓储公司后。

每天都有生鲜运输车从四镇的供给基地里面运出各种食材,送到各个学校里面。

这样一来,既解决了学校食材采购的问题,又保证了师生的食品安全,还带动了四镇的农业发展,可谓是一举多得。

随后,徐范又花了一大笔钱在“霓裳服饰”定制了幼儿园和中小学师生的校服。

毕竟,想要打造品牌名校,那学生的形象也必须要重视起来。

而校服,无疑就是学生形象最直接的体现。

特别是上回瀚海书院的校服宣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,徐范便将所有学校的校服都提上了日程。

好在,霓裳服饰花费了高价挖来的设计师们都非常给力,很快就为徐范设计出了几套校服样品。

徐范看过之后非常满意,当下便拍板决定采用这些样品。

于是,江北实验学校和“西大双语幼儿园”的师生们,很快就穿上了崭新的新中式校服。

而看着学生们穿着漂亮大气校服在校园里走来走去,徐范的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。

当然,这些都是硬件方面的建设。

除了硬件之外,徐范在软件方面也没少下功夫。

他先是高薪聘请了几位在教育界颇有名望的教育专家,担任江北实验学校的顾问团,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。

随后,他又亲自出面,从全国各地挖来了不少优秀教师,充实到江北实验学校的教师队伍中。

在徐范的不懈努力下,江北实验学校的师资力量越来越强,教学质量也越来越高。

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水涨船高,在全市甚至全省的考试中,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
而这些成绩,无疑又为江北实验学校增添了不少光彩。

就这样,在硬件和软件的双重加持下,江北实验学校终于开始在汕市崭露头角,逐渐成为了一所家喻户晓的名校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document.write ('');